【M+博物館】草間彌生特別展覽周六開幕 病中作畫冀予港人正能量面對疫情 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2/11/09 13:19

最後更新: 2022/11/09 20:31

分享:

分享:

是次展覽挑選出11幅草間彌生在疫情期間於病榻之上創作的作品《每天為愛祈禱》。(馮漢柱攝)

M+首個特別展覽「草間彌生︰一九四五年至今」將於本周六(12日)開幕,慶祝博物館開幕一周年。展覽將按時序及主題出發,展出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203件作品。展期由本周六起至明年5月14日,標準票每張240元。M+副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鍊有信心展覽質素「對得起價錢」,預期6個月展期將迎來6位數字訪客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草間彌生是當代藝術史上舉足輕重、影響深遠的亞洲藝術家,今年已93歲。她素以豐富多產的創作聞名,作品涵蓋繪畫、雕塑、大型裝置等。是次展覽有六大主題,分別為:無限、積累、全面連結、生物宇宙、死亡、生命的力量。

《圓點執念──渴望天堂的愛》是草間彌生歷來最大型的沉浸式裝置作品。(馮漢柱攝)

「無限」是草間彌生在其藝術貫徹始終的主題,無窮無盡的網狀花紋是她其中一個顯著特色,其靈感來自於在飛機上俯瞰太平洋的體驗,以此表達對生命紛雜無涯的感受。其中尤其特別的一個作品,便是於2011年所作的《輪迴》,畫中電光綠與海軍藍波紋在熒光粉紅色上浮游,令人聯想到污染,以暗示同年日本福島核事故所排出的核廢料。

草間彌生早年赴美發展至1973年返日,當時正值日本經濟騰飛。她以童年故居附近河道的「數百萬顆白色石頭」為靈感,以量產物品為素材,於家具或其他日常物品附上多個細小的填充布袋。例如「積累」主題展品之一《手的積累》便是在一張梳化和兩張扶手椅上,覆滿塗成銀色的工作手套,諷刺大量生產、盲目消費的年代。

連結和集體是草間彌生藝術的重要價值觀,即毀滅自我後便可以自由平等的狀態與其他人及世界重新連結。在1960年代末,她在美國曾舉行多場裸體展演,讓演出成員身上塗滿標誌性的波點,主張人類身體的平等與解放。而展覽中的《自我消融》便是草間彌生少數從美國帶回日本的作品,這件裝置場境仿如晚餐聚會,重複的圓點佈滿所有物件,營造人體模型與不同物品融和合一的錯覺。

草間彌生一直視植物為同類,並將她對自然世界的興趣擴至宇宙哲學。這種「生物宇宙」的理念在其作品《性愛執念》中顯露無遺。畫布上滿佈波點的有機形狀如同根莖與藤蔓,波點則象徵太陽、地球和月亮,以及世間眾生,勾勒出星系與細胞形態之間模糊的關係。

已過耄耋之年的草間彌生經歷二戰,又長年受精神疾病折磨,對死亡亦有深切體會。例如展品《囚牢之門》以銀色劃出一道冰冷大門,其上佈滿樹枝狀的突出物,寓意人生可能會在不同階段面對死亡,但擁有強大生命力的樹枝,終可突破大門的界限,從門後走出來。

在草間彌生的藝術生涯後期,生命的力量和藝術的療癒力量均成為重要主題。她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住院時每日都會作畫,是她病中的重要支柱。是次展覽首次展出11幅她近年於病榻上創作的系列作品《每天為愛祈禱》,望給予香港市民正面力量,面對疫情帶來的焦慮。 

展覽亦設有3項大型裝置,是草間彌生特意為是次展覽而創作。其中位於B2層展演空間的《圓點執念──渴望天堂的愛》,更是她歷來最大型的沉浸式裝置作品。此空間充滿草間的招牌波點圖案和反射鏡,天花板懸吊佈滿白色波點的巨大汽球,提供萬花筒般的感官體驗。 

而另一大型裝置《神經的死亡》(2022)則有別於1976年版本的陰沉黑色圓點,此M+委約創作的裝置參考生物突觸的聯繫,色彩繽紛的同時又扣連「無限」的主題,代表「死亡」是重生的必經階段,把草間彌生招牌的無限網化為立體作品,而她更特意為這項作品賦詩一首《致我死去的神經》。 

《南瓜》(2022)是兩個大型帶有黑色圓點圖案的黃色南瓜雕塑。南瓜是草間彌生最為人熟悉的題材之一,對她而言是南瓜一個格外獨特的生命體,雖然便宜但卻非常飽腹,平庸中具有蓬勃的生命力。草間彌生認為每個南瓜都有不同形態,背後代表着一個個不同的靈魂。就如同這套雕塑,兩個南瓜一個瘦長,一個扁平,就如一個精神抖擻的青年與一個慵懶的胖子互相對峙。
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黃穎津